硬碟分割起步走
當你接上一顆新的硬碟後,需要做什麼設定才能正常使用呢?快來實做看看,手把手教你如何做硬碟分割、格式化及掛載~~
你將學會Linux的技巧如下:
1. 建立分區表
2. 分割硬碟槽
3. 掛載硬碟
4. 開機自動掛載
此範例使用 Redhat 8.1
- 查看目前已經連接硬碟狀況
透過下圖可以看出有三個SCSI硬碟未使用
- 使用 parted 工具指定第二顆硬碟
parted /dev/sdb
- 建立分區表
如果超過2T請使用GPT分割表,一般而言使用MBR分區表及可。如下圖
- MBR -> msdos
- GPT -> gpt
- 分割硬碟槽
1. 選擇分區類型(最多只能選4個主分區也可以是3個主分區+1個延伸分區)
2. 檔案類型(Redhat 預設使用 xfs)
3. 分割啟使位置: 2048s (多數硬碟安全區從2048之後開始)
4. 分割結束位置: 300M (結束-開始就是分割出來的空間大小)
執行完結果如下圖箭頭以下,主分區並使用xfs檔案系統,大小近乎 300M的硬碟空間
- 格式化硬碟
/dev/sdb1分割的檔案格式是 xfs ,所以要選擇 xfs 來進行硬碟格式化
mkfs.xfs /dev/sdb1
- 掛載硬碟至 /mnt 目錄
mount /dev/sdb1 /mnt
- 將硬碟設定為開機自動掛載
vim /etc/fstab
將掛載目錄寫入如下圖,建議使用UUID來取代 /dev/sdb1 ,確保硬碟更換插槽還能正確找到,取得UUID方式如下圖
- 執行自動掛載,確保 fstab內容是正確
mount -a
,如果正確就不會輸出任何東西
-
如fstab內容有誤,會導致重新開機時開機失敗,需特別注意!!
-
檢查如有錯誤範例如下圖